⚠️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古有 Tin Can Mail,今有Animail

昨晚的可能太重口味,今日放回一篇比較大路的中和一下,塞拉里昂和湯加王國在1964和1963年開始發行異型自動黏貼郵票,可以説是這些古怪郵票的始祖,縱使使用的實例不少,不過這些郵票因收藏困難被主流集郵家不斷討伐,至八十年代慢慢消失,有些更把這些郵票冠上「有害郵票」之名令郵票無端含冤受屈、奪去清白之名。


1973年9月21日的Tin Can Mail由湯加紐阿福島(Niuafo’ou)寄澳洲Gladstone,封上貼上風摩一時的1969年發行的異形自動黏貼郵票,這個已經是Tin Can Mail後期集郵品了。Tin Can Mail當初是為了解決紐阿福島不能泊船以致郵遞郵件困難的方法,過程是把郵件裝在舊餅乾罐內,找人把罐以游泳形式運至停在海中的船上,當然至60年代已變成遊輪旅遊的節目了,及後紐阿福島更有自己的郵票。
不過自千禧年後,不少國家卻發行不少同樣的郵票並受集郵者追捧,這些郵票很快便售清,只是昔日的異類先鋒從未被那些郵壇先進平反,至目前部份仍帶著「帶罪之身」浮沉在圈中,不過事實上這些實寄封郵品的價值每每鶴立雞群,受到不少有識之士賞識。更甚者,一些拿這些郵票純粹作為集郵品的信封如湯加王國的Tin Can Mail亦有不少捧埸客。離題說一下今年英國最多人談論的郵票,其中之一《女皇誕辰90週年》(HM the Queen’s 90th Birthday)郵票及首次出現的四代同堂的小型張,事實上這套郵票和小型張貫切皇家郵政對皇室成員郵票一向的嚴緊,效果如以往的精彩漂亮;小王子如何初登上郵票更成為全球新聞的焦點。不過這套郵票的風頭卻被緊接的《Animail》(沒有串錯,這是官方正式名稱)蓋過,在郵票圖案發佈時引致全國的老一代集郵者嘩然,被受猛烈評撀。在網路上不少聲音認為這套郵票完全無聊,他們覺得與其發行一些郵票吸引年輕人集郵和寄信,不如多一點發行正經八度的郵票以唯持他們老一代的興趣:反正那些年輕人不集郵、不寄信的了。我嘗試把網路博客、討論區、雜誌多處總結他們的理論。但話說在前面,雖然我也「一把年紀」,但對於他們的理據並不予以認同,甚至覺得他們完全不合邏輯至極為覇道。
•「全國九成的私營郵局根本不賣特別郵票,發行這些郵票根本不知誰去買?」
•「設計者沒頭腦叫人把郵票一部分摺向封背,我怎樣找品相完整的信銷票?」
•「年輕人只玩iPhone都不寫信了,他們連郵票也不知是什麼嘛?」
•「就算是玩Postcrossing,他們怎樣買到郵票呢?」
•「我只需要國內一等郵資郵票,為何我要買一套郵票?」
•「整張小型張總面值達6.04鎊,很不便宜耶!」
•「郵票用畫的,很無腦的設計!」
•「面值太高應該全部是32便士,就可以貼兩枚以適合國內一等郵資了。」
•「只照顧年輕人嗎?那我們老人家集郵的怎麼辦?」
•「皇家郵政170年的郵票史完蛋了!」
一堆歪理,面目猙獰,他們不是高高興興佔據發行多年的Machin通用郵票嗎?由上世紀60年代直到今日仍然都是「青春的女皇」樣貌,如計算不同的印刷版式也近千枚給研究個飽了,發行一套不合口味的郵票會睡不著;年輕人不去郵局不可以上網買郵票嗎?買郵票的運送費用更比乘坐巴士至市中心官辦郵局車資便宜,不要忘記Postcrossing就是由網路上發起吧;至於面值太高,郵票不是現行郵資嗎?兩枚國內一等郵資、兩枚歐洲20克航空郵資、兩枚國際20克航空郵資,為何又不去抗議《女皇誕辰90週年》也是同樣的貴呢?英國郵票,有人就是覺得沒有人會買甚至拿著寄信,偏偏就是不少不集郵的買了。

我買了一張做了一個實寄封。姑勿論是否集郵封與否,這個封確確實實是經郵遞實寄的。蝙蝠那枚我讓了給德國朋友,故此六缺一。
特別是今年頭兩套均以黑白照片做主題已經令不少人「聞風喪膽」、感覺沉悶,偶有一套具趣味性的郵票也不為過吧。

這些人口説支持年輕人集郵,可惜當郵局真真正正的設計一套目標是年輕人的郵票時,引發這些人強烈的反彈,究竟他們是想年輕人學他們一樣坐在放大鏡前日以繼夜研究每一枚Machin,在汪洋中尋找那一枚破爛的信銷票還是直接説明集郵是老人專利,確實不清楚他們想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