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很法國的葡萄牙郵票|葡萄牙.法國聯合發行

去年葡萄牙發行的三十多套郵票中,有四套是與其他地方聯合發行:第一套是《Lubrapex葡萄牙巴西聯合郵展五十週年紀念》、第二套是《葡萄牙.越南聯合發行:瓷器》、第三套是《葡萄牙.菲律賓聯合發行:花卉》;最後一套是《葡萄牙.法國聯合發行:街道》,兩國都挑選了各自首都的街道作為圖案。



郵票套摺封面,圖片正是
商業前地及拱門正面。
昨日的馬拉威文章應該太重口味以致無人欣賞,雖然我感覺到該文章內含不合適內容(其實大部分文章已按情況自行修訂去除有爭議性內容),但無論如何應該補回一篇稍為平淡的文章。去年葡萄牙發行的三十多套郵票中,有五套是與其他地方聯合發行:第一套是《Lubrapex葡萄牙巴西聯合郵展五十週年紀念》,兩枚郵票展示葡萄牙和巴西的手工藝,

幾內亞比紹有一枚郵票和《Lubrapex 葡萄牙巴西聯合郵展五十週年紀念》其中一枚同圖,不過按葡萄牙集郵處回應這票不屬於聯合發行一部分。
另外葡萄牙自己發行一小版張介紹七個前殖民地包括澳門的手工藝;第二套是《歐羅巴:Think Green》,這套不用多說,全部歐洲各國都統一使用獲獎的塞蒲路斯作品;第三套是《葡萄牙.越南聯合發行:瓷器》以紀念兩國關係五百週年;第四套是《葡萄牙.菲律賓聯合發行:花卉》,同樣是紀念兩國關係五百週年;最後一套是《葡萄牙.法國聯合發行:街道》,兩國都挑選了各自首都的街道作為圖案。

Yves Beaujard實在為人所熟悉,特別是一眾中國集郵者,2014年的《中法建交五十週年》就是由大師操刀的。
實寄的聯合首日封,郵資其實已經足夠(還多付0.02歐元),不過集郵處不知如何補貼多一枚郵票在後面並補上日戳。
這套《葡萄牙.法國聯合發行》比較特別,是葡萄牙近年較為少見的雕刻版郵票。葡萄牙國內的印刷廠INCM並沒有印刷雕刻版郵票技術,就前兩次的《葡萄牙共和國百週年:Ceres》(2010年)和葡萄牙.比利時聯合發行的《Andreas Vesalius五百週年紀念》(2014年)都分別由荷蘭的Joh Enschedé或者比利時Bpost以雕刻版及平版印刷,各自有其特色。而今次與法國聯合發行的郵票,除由法國插圖及雕刻師Yves Beaujard操刀外,兩國郵票更是在法國的Phil@poste印刷,貫切保留法國雕刻版及平版郵票的特色。

葡萄牙郵票所選取的奧古斯汀街拱門 (Arco da Rua Augusta)位於首都里斯本下城區市中心,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後,整個里斯本城區重新規劃重建直至1815年才完成,以商業前地(Praça do Comércio)為中軸,
2016年發行的《我們的城市:里斯本》(Lisboa, as Nossas Cidades),郵票選輯商業前地對開的碼頭(Cais das Colunas)、聖若熱城堡及下城區、特茹河河邊和愛德華七世花園 (Parque Eduardo VII)。上圖愛德華七世花園極限片:花園係紀念英皇愛德華七世訪問葡萄牙而命名,斜坡往下望是自由大馬路 (Av. da Liberdade)、下城區和遠方的特茹河。
然後棋盤形方法劃分下城區街道,在奧古斯汀街開頭處設置一座拱門。昔日各條街道均可行車,而商業前地近代同里斯本其他廣場一樣作為停車場。自里斯本地鐵開通以後,下城區交通擠塞狀況有所改善,而周邊其他的廣埸,包括Praça do Municîpio、Rossio火車站外的復國者前地 (Praça Restauradores)等都開闢地下空間作停車場,整個下城區的廣場都被重鋪特色葡式碎石路作為市民專用的行人廣場;而下城區一帶道路除電車使用和周邊路面外,則全部改為行人專區。


2017年發行的《里斯本2017:伊比利亞及美洲文化之城》(Lisboa 2017 - Capital Ibero-Americana de Cultura)小型張曾經出現的商業前地,可惜我沒有打算製作極限片。
郵票罕有地從奧古斯汀街向東南方望向商業前地,即是只看到拱門的背面和遠方位於商業前地的何塞一世雕像背面。不過拱門背面其實也有其特色,拱門上方鑲有一面鐘。郵票上的鐘所顯示的是上午6時45分,或者因此街道上空無一人。

因屬聯合發行,一如既往,葡萄牙郵政有提供葡萄牙及法國的郵票,故此在訂購時一並購買以節省時間。可惜葡萄牙集郵處不提供法國郵戳(但有預銷的聯合首日封),只好待葡萄牙退回封片之後再一次把封片寄去法國加蓋郵戳,故製作上用上雙倍時間。

里斯本城區還有不少有特色的地方,好像之前介紹過的連接上城區的䌫車、4月25日大橋、位於貝倫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聖哲羅姆派修道院和貝惀塔。除此之外還有商業前地、聖若熱城堡 (Castelo de S. Jorge)、里斯本主教堂 (Sé de Lisboa)都曾經在近幾年出現過郵票上。
1 2
1 奧古斯汀街極限片,原本購買的是一枚橫片,不過後來給人買走了。2 法國巴黎皇家街 (Rue Royale)極限片,我沒有去過那裡所以不介紹了。這片是我唯一找到能購買的明信片,至於噴水池是否應該在片內我未能下結論。3 2013年發行的《阿卡汗建築奬》(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的聖若熱城堡小型張製作的極限片,銷位於下城區原地郵局Santa Justa日戳。小型張是由絲綢製作,頗為精美。4 2014年發行的最後一輯《天主教之路》,里斯本主教堂終於再登上郵票。里斯本大部分郵局都把鋼戳淘汰掉,膠戳蓋不清楚實在可惜。
3 4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馬拉威當地雀鳥郵票

隨著集郵活動日趨沒落,各國集郵組已經不再如從前一樣經常收到國外顧客的查詢甚至訂單,如好似昔日坐以待斃只在郵局設個郵箱來等待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偶然遇上的一個海外顧客,他們的郵票肯定要花上上一世紀才會賣完。


當然救亡的方法就是將印量大減,從風光時的數十百萬套下調至只有數千套,除開「熱門」國家仍可印上數百萬套(美國仍然過億,不過最後銷毀數量都有近億)外,其實大部分國家的郵票每次印量只到數萬左右,而絕大部分都為集郵巿場而設,實際用途不大。更可悲的事實是縱使印量這麼少,
馬拉維昔日是英國保護地尼亞蕯蘭(Protectorate of Nyasaland),係自1907年從英屬中非保護地獨立而來,1953年與羅德西亞合併成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再於1964年獨立建國,上面是尼亞蕯蘭時期的地圖郵票,大部分地名已多翻變遷。
最後停售時仍然都剩下上百上千,只有一些設計取巧或較為受歡迎題材才可以在銷售期內賣完。

上次提及的南非雀鳥系列郵票,一般來說印量都是數萬,其實在非洲地區來說發行量都已經很巨大了,其他各國不論是郵票發行權在官方又好或者在代理又好,都只是一、二千套而已。不過這些地方的集郵組是無比的落後:仍然等待顧客自己寄信去查詢,
貼上多枚1988年鳥類通用郵票的信封,航空寄象牙海岸,可惜沒有落地戳。
至於購買方法便更槽榚了,竟然要冒險郵寄現金或者只收郵政滙款,如上一次曾經介紹過的毛里裘斯就是只有寄錢一途。不過隨著互聯網在全世界普及,不少國家已按萬國郵政聯盟要求(或援助)設置網站從中瞡探當地郵政服務,有些更好的更在Facebook設置專頁方便溝通,實在比十年前只可以盲寄方便不少。

第一次接觸馬拉威集郵組已經是2009年了,當年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的網站,簡單到就只有基本資料便算了,幸好還是有一個地址。我就冒險把剛買來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尼亞情侶鸚鵡郵票貼好寄去要求用掛號寄回。記得我是想收回那個寄去的信封所以便「重金」以掛號方法寄出,不過可能就是因為我是寄掛號所以隔了數月都未有回音我便向香港郵政查詢了,悲劇的是香港郵政竟然未能查獲該郵件到了何處而準備賠償,而實際情況是從南非郵政網站查到信已經被收妥了,而不久之後更收回兩封馬拉維寄出的信件:一個就是精美的鸚鵡信封,另外一個是集郵組的郵包用以退回寄去的信封。
當日寄往馬拉威的信封,背後有完整的路程紀錄。
又再次重貼在這𥚃的尼亞情侶鸚鵡封,背後也是有完整的紀錄。
其實有一段時間買馬拉威郵票並非難事,因為他們把發行權交付給IGPC,結果經常見到大面積的海報式小版張,不過奇怪是IGPC很良心竟沒有發行與該國無關的郵票,只是他們的關係實在太短暫,在上述的情侶鸚鵡郵票後便沒有任何關係了。自此馬拉威郵局自己統籌郵票的製作,包括找當地人自行設計,和與海外的印刷廠洽商。但其實這種狀況對郵局沒有益處,除當地人設計並非十分專業外,外國印刷廠(近年都是法國Cartor印刷)並不會給予多少優惠這些小國:特別是數量只有區區數千而已,或者是被印刷廠籍口拖延交貨。

2016年馬拉威雀鳥小版張,留意第一枚圖題是蜂虎 (Bee Eater)實是嚴重錯誤,正確應該是冠翠鳥 (Malachite Kingfisher),然而將錯就錯賣完了。
真正的冠翠鳥,示範的是納米比亞原圖片。
這些年馬拉威集郵組開始在Facebook建立專頁,向集郵者報告新郵狀況,但驟眼所見讚好的人不多,據觀察集郵組應該是「一人公司」,郵票也都只以小版張和小型張形式發行。2016年的第二套郵票就是當地雀鳥,一張小版張共六枚郵票,另外有七枚小型張。附帶發行有一片明信片和紙鎮(限量十個,但我不知有沒有人買),溝通後我把15歐元紙幣寄去當地,當然也有請他們把信封退回。只可惜他們只寄了一張小版張和六枚小型張,遺漏的一枚小型張至他們把郵票賣清也沒有補回。

要講一講今馬拉威郵票的設計,可能或許有人非常喜歡這些郵票原因都是由當地人土法炮製而非代理的歐美人士亂畫(當然其實都很先進以電腦軟體繪圖),但其實很不專業有「穿崩」的地方,

原圖片也很清楚要求蓋首日特別戳,不過倒戳倒得太前(日期是2016年5月13日),現在情況真是無言以對。
圖片裁切亦不甚完美,往往都是重要的地方被白邊遮蓋或慘被打上齒孔,對我而言,實在不予欣賞,更甚的是小版張第一枚郵票更誤印物種名稱。我把貼好的封片都寄回蓋戳,只是封片最後的質素實在強差人意,嚴重浪費掉了。

上邊曾經提及的1988年鳥類通用郵票可說是我喜歡的非洲鳥類大套票之一,全組十五枚除最高面值一枚在英國The House of Questa以平版印刷外,其餘全部都是在瑞士Courvoiser以攝影凹版印刷,另外在1995年以10t郵票票圖添印一枚K10郵票。不過這套郵票售賣至千禧年後因面值太低被新的蝴蝶通用票取代,只是最估不到的是馬拉威最近調整資費,國內郵件起重10克K815,而隨後每10克 K520,他們為此竟然找來存倉甚久的鳥類郵票加字改值。說實話,這種情況在非洲各國很普遍,只是要得知消息卻比較困難,幸好他們及時在Facebook公佈,才能以剩餘的存款購買郵票。其實他們竟然找到這些舊貨加蓋改值,是否還有更多古董會挖掘出來呢?我實在超級喜歡這套鳥類通用郵票,希望之後有更多新品種。
這次寄馬拉威的信封。
把小版張六枚郵票撕下,其中五枚貼好並畫明蓋戳位置,可惜郵戳蓋得較為差劣,完全未能達到標準。為達到符合30克郵資,特意找來1988年雀鳥通用票K10加貼,這枚郵票在當年已經是最高面值。
2016年加字改值郵票實寄封。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南非雀鳥系列

上兩篇介紹了三套「垃圾級」的郵票(南韓那套不算)後,今次應回復正常,至少正常一次之後下一次再介紹一套更驚嚇的郵票。每年的購買清單中都長期有一到兩個非洲區域的國家佔據席位,不過其實對我來說非洲區的郵票從來未有太大難度:我指獲得未使用過的新票。


如果只收集未使用過的新票的話,其實跟本不用急於購買,舉一個例説某個國家的5元面值郵票其實過三五七載都仍然是5元,不過卻因為(正常的)通貨膨脹,在三五七年後購買這5元郵票便會更為便宜了(除非不幸遇上通縮)。我記得亦曾試過2008年時訂購冰島郵票時遇上冰島金融危機,幣值即時下跌近50%,巧合地這期間並未付清帳單,結果郵票就白白打折賣給我了。這種事更令我深信每套郵票只需適度購買一至兩套,滿足迫切蓋戳所需就可以了。


請集郵組代寄的《太陽鳥》信封,她們就是這樣退回給我了,還好賺了一個南非郵政膠袋,我把封包上的掛號標籤和報關單移殖到信封上當完成了。
離題講了一段,其實我想說非洲郵票的難度在於能夠獲得首日銷戳或者相關使用過的封片,就本篇要說的南非而言(甚至翻開地圖看看的整個非洲南部),如果要求不多的話集郵組都應該滿足到需要的,不過複雜少少的要求很多時情況都十分糟糕。自己的記錄是曾經寄過三次東西去南非集郵組,第一次還可以的:因為完全沒有特別要求,隨便在封上蓋蓋就是了;第二次寄了一片去蓋戳,但回來的是一整包夾著數個集郵者的東西;對上一次相隔半年才回覆,但是都是隨便亂蓋了。當然他們肯定是「誠實可靠」的,只是發白日夢太多,經常出現錯誤了!

南非自2007年開始發行《南非鳥類》系列,第一輯是5枚國際郵資的鴞(貓頭鷹),至2016年便是第八輯5枚國內郵資的翠鳥。首兩輯是由Chris van Rooyan繪圖、第三輯海岸雀鳥是Tobie Beele繪圖、其他之後各輯則是André Olwage,但無論是誰繪圖風格都趨向一致,並以兩套為小版形式發行。不過2016年的第八輯則改為自動黏貼郵票,貼在信封上更為工整漂亮。

感謝南非同好的製作,第八輯《翠鳥》並未有出缺情況,只是「首日寄出」在南非應該已經屬天方夜譚。
在八輯之中我只收集到2008年第二輯《南非五大雀鳥》(South African Big 5 of Birds)、2011年第五輯《森林雀鳥》(Forest Birds)及2013年第六輯的《太陽鳥》(Sunbirds)實寄封,這些都是在網拍上請賣家寄貨品時代為製作,效果不太良好。我曾把買來的《太陽鳥》套票和貼有2015年發行的《防止偷獵動物》(Animal Poaching Awareness)郵票的極限片寄回集郵組蓋銷,只是亦是無奈的不盡如意。第八輯《翠鳥》原擬在2015年中發行,不過受到南非郵政財困拖累,郵票未能順利生產。不過未能有新郵發行始終是小事,財困引發的工潮令郵政業務停頓,除國內郵件積壓、郵政業務被迫停頓外,不少應轉運至非洲南部各國及特尼斯坦的郵件亦受到影響,至近月才逐步恢復正常。而郵票被迫延期至2016年將近結束時才連同多套2015年未發行的郵票一次過在短時間內發行。

南非在2017年編排了第九輯《蜂虎》(Bee-eaters),預覽圖得知仍然是五枚以兩套小版形式發行。不過從2016年起由傳統背膠改為自動黏貼形式發行,相信這會成為標準。

《防止偷獵動物》中灰冠鶴和海角鸚鵡原圖片,雖然首日特別戳是犀牛,但我仍然覺得蓋首日特別戳比普通的一枚日戳漂亮吸引。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台灣《藍鵲》郵資標籤及新加坡《猛禽》

上一篇的文章曾經提及有郵政機構只懂找人隨便在網路上找圖片做郵票圖案,或者其他爛舊老套設計來發行郵票。很無奈,縱使這些「垃圾級」設計在2017(應該是2016)年的今日已經是明日黃花,仍然有一堆忠實粉絲支持,企圖聲稱「非為商業目的發行」、「並非危害集郵市場」藉口蒙混護短。


不過在今日來説,貼郵票寄信都已經是過氣費時昂貴的通訊工具,不被淘汰只是因為大家仍當寫信只是一種懷舊行為而已,那麼⋯郵票實際都是一件切切實實的商品了,那為何這些郵政機構不用心一點設計一枚美麗的郵票呢?


南韓今年發行的《DMZ(非軍事區)自然保護》(第一輯)首日封,首兩枚圖案是大家熟悉的黑面琵鷺和日本山雀。日本山雀 (Parus minor) 原屬大山雀 (Parus major) 其中一種亞種,不過最近已經獨立成種,分佈在廣闊的長江流域以北的中國大陸及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全境及千島群島。(大山雀及其亞種分佈圖取自Wikipedia)
亞洲區來説,除了日本之外,真的沒有一個郵局發行的郵票貫切高質量,當然例外如南韓近年已經開始追上,整版郵票編排亦肯花心思,顧客亦願意花錢整版購買。只是其他各國,究竟發行郵票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抹去郵票上的年份,完全不覺得是近年發行的郵票,更甚是新不如舊的情況。

本次要介紹一下這兩套亞洲國家的郵票:台灣的《台灣藍鵲》郵資標籤和新加坡的《猛禽》郵票,兩套都是2016年下半年相近日子發行的。台灣藍鵲這個題目在台灣已經發行過兩次了,全部都是傳統郵票形式:第一次是1967年的《台灣鳥類》(第一輯),描繪六種當地物種,
2008年整套《台灣藍鵲》郵票加貼在藍鵲郵柬之上,發行首日在原地之一陽明山寄出。另外補貼的5元《台灣黑熊》郵資標籤原地巧合亦是陽明山。
雖圖案略為簡單但郵票在瑞士Courvoisier以攝影凹版印刷,當年來說已經是經典;第二次是2008年台灣郵政時期的《台灣藍鵲》,雖然只是平版印刷,不過小型張巧妙編排四種不同型態的藍鵲出現,極具特色。當然還有紀念《1999年國際郵票邀請展》航空郵柬,大型的圖案實在是收集鳥類郵票同好不可或缺的項目。

2016年台灣再次以台灣藍鵲為主題發行郵資標籤,這枚如果不計算《胎仙圖》的話應該算是第一枚鳥類郵資標籤,未發行時十分期待。可惜的是圖案公伂以後實在大失所望,細小的郵票雖已是定局,但在細小的空間內竟然畫上三隻雀鳥並且如往時一樣預留打印位置,結果又是出動放大鏡欣賞了!而郵票設色沉悶、灰黑、障氣的山區並不討好,更甚者原來周邊產品:首日封及明信片竟然使用同樣一幅插圖製作,真是什麼胃口都沒有了。這次我只請過去台灣參觀郵展的香港朋友隨便寄一封作記錄便算了,不過原來我的台灣郵友也有寄兩個首日封給我,看上去雖比較普通,但其實十分精彩。

發行首日航空掛號寄香港,貼五枚13元補一枚9元標籤,108號機所在地正是台北內湖碧湖郵局,至於官方首日封以普通航空寄香港,極為普通只貼一枚9元標籤,仍然是108號機所在地內湖碧湖寄出。此封精彩處是被誤寄往馬來西亞並被蓋上「Missent to Malaysia 」副戳,但並未留下日戳作紀錄。
新加坡在九月原本以翠鳥(Kingfisher)為題發行郵票,看到這個題目令我有心動又想去新加坡了(又去!),不過他們最後也改了,變成《猛禽》(Birds of Prey),真是有點失望,不過看到他們公佈圖案之後失望之情是更是陷入谷底!四枚郵票圖案是極為普通的雀鳥圖片而且形態各異,完全看不到猛禽的霸氣。除了呼喊好彩沒有真的購買機票去新加坡外,更立刻將原來計劃買一版的計劃撤掉,改為找朋友和集郵組幫忙算了。

講起新加坡集郵組,他們其實一直有「暗黑」的幫忙蓋銷極限片,我想的主因是極限片始終是集郵品不屬於嚴格限制的郵務銷印類別。在公開的情況下這種「暗黑」行為未有寫進他們的服務範圍,不過今次請求他們代寄一枚首日封便出現問題了,原來他們並不願意提供這種服務,我這一個只是他們破例處理並寫信予以拒絕,只是當中的服務費用足以可以製作多兩個同樣的封了。

2017年新加坡計劃發行翠鳥,而且已知其中兩枚的物種,希望圖案不要再次令人失望就好了。

新加坡朋友幫忙製作的首日實寄封,銷首日特別戳及大巴窯中央郵局日戳,巧合整套郵票3.2元不用補資便可寄出。另外一個是集郵組代為製作的首日封,圖案是用電腦自繪的,原擬銷代辦所日戳。不過在集郵組無心製作之下只蓋集郵組日戳了,其實這都無傷大雅,相反地因為使用上的是限公司專用的掛號標籤(藍色是國外郵件專用),更顯得合情合理。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加拿大雀鳥》(第一輯)

回顧本網誌原來編寫有關2016年新雀鳥郵票的文章已經是去年九月了,但去年下半年的雀鳥郵票很多都沒有驚喜,甚至只是舊酒新瓶,有些甚至設計老套有如隨便在網上搜圖般草草了事便算,比純粹賺錢為目的的「商業郵票」更爛更不堪入目,真不知道誰把集郵的興趣殺掉了!



《加拿大雀鳥》(第一輯)首日封圖。
以下的一套便是爛郵票的代表作之一,不過編排上略有誠意的,更爛的一套下一篇會矚目登場!還記得曾經在這𥚃介紹過的加拿大《野生動物的幼兒》嗎?2014年完結之後暫停一年,至2016年再接再厲推出《加拿大雀鳥》,從2016年開始分三年發行以描繪加拿大各省的代表雀鳥,
我珍藏的沙省北極海鸚明信片終於可以上場!不過看真一點:代表沙省的郵票是尖尾榛雞啊,而首日特別郵戳是觀賞(保育)北極海鸚勝地紐芬蘭Witless Bay。只能說,大家都是加拿大,不用分那麼細。
第一輯有努納武特的岩雷鳥、亞伯達的大鵰鴞、紐芬蘭及拉布拉多仍然是北極海鸚(附註:原來我一直誤當是角咀海雀,特此修正)、沙省的尖尾榛雞和育空地區的渡鴉。五枚郵票以傳統背膠小型張形式發行,不過郵票卻是令人討厭的細票幅要集郵者動用放大鏡才能欣賞,而特別之處、或者稱為最爛的地方是雀鳥的一半伸出郵票之外,整體雖然有一定特異效果,但如果撕開貼用的話效果就令人不堪了,而細票幅亦未能清楚看到雀鳥部分,雖然加拿大近年的郵票都以先進的調頻網平版印刷,但郵票實在太細(票幅有如香港的捲筒通用郵票),貼在信封上跟本不好看,還不如九十年代的一組加拿大雀鳥郵票。

這張郵票我並不如之前一樣在加拿大郵政網站訂購,他們在去年已經改變政策,要訂滿20元才免費付運。對我來說跟本不值得這樣訂購,便決定待香港郵政引入這套郵票時才購買。在香港郵政買外國郵票的不好處,是他們隔了發行日期數月才售賣,而且限量供應每人每次兩套,有時要求購買角位四方連便不得要領!不過近年不知何故,突然很多人對這些外國郵票有興趣,

加拿大郵政附上的蓋戳需知,發行日後60日都可以蓋回首日特別郵戳,每一個收費為15仙加元。
每次發售日都會有人龍出現並在極短時間內賣完,而網站在早上八時(記得是八時,不是一般的九時)亦會出現塞車情況。這張小型張終於在9月22日有售,幸好當日網站並不塞車,買到一張!

五種鳥類之中我只有三枚明信片,在收到小型張後便小心用美術刀把突在郵票外的雀鳥部分雕出,稍為困難;而只有北極海鸚有如附票部分只需撕下便可以了。貼好後隨即寄往加拿大,説實在的,寄的時間已經是九月尾,距離發行日期都有兩個月有多,真的不知會否成功。當然,最後也是成功的,三枚片連同「乞求」的航空標籤終於在數日前返回,如上次一樣,他們附上一張收據和説明。可惜又是不附上付款回條,我真的不知怎樣付款了。

加拿大近年好題材都是細票幅郵票,除了《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收山之外看來餘下兩輯的《加拿大雀鳥》也可以無視。

另外兩張極限片,留意郵票外部份是以美工刀雕出來的,一張已經夠花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