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24年2月10日 星期六

坐太平山望獅子山|《香港今昔系列-香港郵政總部》
編寫日期|2023/12/30

在「後香港年代」有什麼事情值得大做特做?除了吹噓自己國家以暗黑手段得來的成就和借刀抹黑前朝外,也要顧及市民喜歡懷舊情感不時消費一下前朝的過去以賺取他們對政府的好感,故此香港郵政從2021年開始出現了「香港今昔系列」郵票,第二輯係懷緬各時代的香港郵政總部,順便按動了拆卸第四代郵政總局的倒數計時器。
原本我是信守承諾不再介紹現今的中國香港郵票,不過我想應該修正一下,因為他們有幾個系列是會繼續發行的,第一是「香港主題樂園」,似乎他們僅能再發行迪士尼樂園郵票,反正園區擴建後的新設施好應放在郵票上;第二是《二十四節氣》,
第三代郵政總局自1976年首次發行郵票後不斷出現在郵票和小型張之中,如果真的這麼值得懷念當初便略略修改地鐵路段避免拆卸了。
這個我在去年年中介紹了夏季製作原圖片的明信片,我會繼續以同樣手法介紹的;第三是今次要介紹的 「香港今昔系列」,上一次的維多利亞港郵票收視算得上理想,反正是值得討論便有計劃再寫。另外香港郵政還有
雖然郵政沒有說明「香港自然景觀」會不會成為系列,第一輯發行的郵票是挑選了本地年青攝影師袁斯樂所拍攝的八幅香港群山圖片,不意外獅子山必然登上郵票。

《二十四節氣》兩輯郵票設計並不討好,惟開始了便如同農曆新年生肖郵票一樣難以放下,這是去年第四輪最後一輯的兔年原圖片。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山徑」、「香港館藏選粹」和2023年秋季新加的 「香港自然景觀」四個系列,這些便要好好挑選,因為真的沒必要在網誌中以郵票歌頌他們,惟受到「國安法」設定的不穩定紅綫影響也沒必要冒險奚落他們做過的好事,如繼續把郵品藏於深處似乎對所有人沒有影響的話,那就直接跳過介紹其他地方郵票甚至減少文章數量更為穩妥。

上一篇關於澳洲雪梨歌劇院文章我曾略略提及香港大會堂是唯一的戰後建築法定古蹟,從而引伸出古物古蹟辦事處並不會將1970年以後落成的現代建築評級,事實上在2023年法國巴黎召開的「第18次世界遺產特別會議」上所新登錄的3個頻危文化遺產,其中之一是黎巴嫩1975年完工卻隨即受內戰破壞的拉希德.卡拉米國際會展中心(Foire internationale Rachid Karameh-Tripoli),
2021年的《香港郵政服務180週年》紀念郵票中曾經出現了位處畢打街的第三代郵政總局,我當時的文章有說過他們是有後續日後會發行現今使用中的第四代郵政總局郵票,這是當時的首日封和相關郵票。
即是又一項現代建築再次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然而除了戰禍之外,城市發展、文化侵略與民粹主義亦慢慢破壞不少戰後具當地某個時代特色的現代建築,比拉希德.卡拉米國際會展中心遲一年落成啟用的香港郵政總局正是其中一個例子。受到城市發展影響,再加上傳媒及政黨間「香港已經是中國一部分」的去殖民化民粹主義壓力,縱使郵政總局有它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很不幸地政府並不願意以任何方式保留,並希望中標的發展商移交新商業建築內用作搬遷郵政總局的預留位置後把整座樓宇拆卸。

直到今天卻有不少市民以至集郵者都以為今次要發行的是五代「郵政總局」,但現今所稱的郵政總局其實是分開三部分,即是一般市民接觸到的櫃枱服務和郵政信箱部分,另外是早年與國際郵件中心合併並搬遷至 九龍灣中央郵件中心的郵件處理設施;與及二樓以上的郵政總部,亦即郵政部門的辦公室,這三為一體已經近180年歷史而深入民心。
© Hongkongpoststamps
用郵票說好中國香港故事|九龍灣郵政總部一樓附設新的郵展廊,首個展覽便是一堆看似正常實際天馬行空、似是而非的東西「說好中國的故事」,徹底將大中國主義滲透至集郵層面,另外他們也設計了一個紀念印和圖案集郵戳供蓋銷使用。
可是今次發行郵票的目的是郵政總部的搬遷,卻因為九龍灣的新郵政總部附設從企業廣場搬進來的九龍灣郵政局,從而令不少人誤會在郵票發行後郵政總局便消失於歷史之中。事實上是郵政櫃枱服務和郵政信箱都會在現郵政總局拆卸前得到原地安置,這個我在之前文章的規劃署關於《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發展概念》圖則也介紹過。

《香港今昔系列-香港郵政總部》郵票發行前九龍灣郵政局已經在12月11日搬遷至新郵政總部大樓一樓,所以郵票發行日簡單地走訪郵政總局和九龍灣郵政局便可以,
這是今次的首日實寄封,香港郵政在郵件寄出期間聲稱寄中國大陸沒有雙掛號服務,但中國郵政卻真的把派遞證明卡退回寄件人。
完全沒什麼難度。至於郵戳選擇也非常直接,當然刁鑽些是可以以實寄郵件方式獲得郵政總局櫃枱使用中的鋼戳,由於他們對於該局郵戳分配與其他郵政局不同,1號鋼戳以外的郵戳都沒有即時蓋銷服務,這便需要一點小技巧了。幸運地實踐中並沒有遇到什麼障礙,大多數情況下每次獲得的郵戳都完美漂亮甚至比首日蓋銷櫃枱的郵戳更有質感,在此實在必須讚揚中環郵政總局。
伸延閱讀
又一個十年|香港郵政服務180週年
回歸浮爾頓|完美活化舊郵政設施
A Tale of Two Cities|《香港今昔系列-維多利亞港》
第一至四代郵政總部都是設在郵政總局之內,不意外一定是蓋郵政總局日戳;第三代郵政總部因與集郵組圖案日戳相同,故特別用多一幅明信片蓋上這戳。
新郵政總部一樓附設新搬進來的九龍灣郵政局,理所當然就是蓋那處的新圖案日戳和普通日戳了,但明信片僅有香港郵政官片可選,連首日特別戳就有三幅一樣的原圖片。

感謝|中環郵政總局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現代遺產|澳洲雪梨歌劇院50週年
編寫日期|2023/11/12

2009年香港大會堂在爭議聲之下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並錯過去年鑽禧週年的機會在今年才補回登上郵票;相反澳洲雪梨歌劇院1973年開幕便發行郵票慶祝,至今的50年期間無數次登上澳洲以至世界各地郵票。屬現代建築的她更在2007年獲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開始改變了人們對歷史建築的定義,今年適逢建成半世紀,當然要發行郵票以為紀念。
承接上文介紹了仍然可以使用古羅馬時代競技場與劇場,事實上不論是那個時代和國家的競技場拭或是劇場,祇要是仍是保持良好狀態現今都可以舉辦活動,不論是否已被列入國家古蹟甚至是世界文化遺產;相反地說,這些競技場或劇場也是因為其文化歷史被考慮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其中一個因素。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人們不經意的以為極具歷史而活上數百年的遺跡才會被考古專家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因而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科技高速發展下建成的建築往往被不少人覺得毫無價值而以各種理由首先被拆卸重建,使建築歷史出現空白。

僅建成7年的澳洲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1956年才開始設計建造的巴西新首都巴西里亞在1987年成為首個現代世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此評價是現代城市規劃的新典範。
在1980年被列進國家遺產名錄並在隨後一年籌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到2000和03年則分別成為雪梨市和紐修威省遺產名錄;在歌劇院落成34年後的2007年成功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然而她並非第一個二次大戰後現代建築獲得此名譽,早在1987年巴西首都巴西里亞(Brasilia)成為首個現代世遺項目;2016年勒.科比意的建築作品(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1954年建成的廊香教堂(Chapelle Notre-Dame du Haut)係勒.科比意最具創意建築之一,1965年入選為法國歷史古蹟;至於1959年建成的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係東京都第二個世界遺產。
2019年發行的《美麗城市》通用郵票至今仍在售賣中;英國也是曾兩次出現雪梨歌劇院在郵票上,2015年的第二次是圖案化郵資標籤。
更是橫跨三大洲7個國家17座近、現代建築,這些現代世遺改變了世界各地文物專家對歷史建築物的看法,不少具觀賞和歷史價值現代建築逃過因高速發展而消失的厄運。
雪梨歌劇院雖然是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設計,卻因與政府的瓜葛而未能參與工程直至完成,接手的當地建築師彼德.賀爾(Peter Hall)之後作出不少改動;不過在約恩.烏松所屬的Ove Arup and Partners團隊中有位愛爾蘭藉結構工程師彼得.賴斯(Peter Rice)與約恩.烏松合作,直到約恩.烏松離任他卻仍然身在雪梨並大致按原計劃完成整個雪梨歌劇院項目。就是這樣原因,除了澳洲發行紀念郵票外,一直熱衷發行愛爾蘭人在海外事物郵票的愛爾蘭郵政,今次發行一枚郵票以紀念彼得.賀爾在此項目的參與。是繼2017年引來不少話題的哲古華拉
、2018年馬丁路德金與及2020年《海外愛爾蘭人》(The Irish Abroad)郵票後的一次 ,郵政局也特地去到雪梨親自宣傳。
或者因為雪梨歌劇院已經等同雪梨,甚至是澳洲地標之一,在登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時受到世界媒體的廣泛報道,並影響了各地政府對歷史建築的評核。在香港,縱使2006年「天星碼頭事件」後作風有所改變,古物古蹟辦事處在2013年仍決定不會給1970年後建築(即統稱的「戰後建築」)評級,由戰後至1970年的建築
建成62年的香港大會堂一直都沒有登上郵票卻是香港第一個現代表演場地,去年終於在《香港文化藝術地標》郵票僅佔一席位。
獲得評級的僅有中國銀行(1951)、中區政府合署(1954-9)與及北九龍裁判法院(1960)等少數;祇有1962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在2022年進一步成為唯一「戰後建築」獲評為香港法定古蹟。至於其他早期的「戰後建築」甚至二十世紀初的建築,
日本在2006年發行一組《日澳交流年》(日豪交流年)郵票,香港更是曾經兩次發行帶有雪梨歌劇院郵票,下面一幅小型張係為2005年澳洲郵展而發行。
絕大部份都因城市發展帶來的利益而重建與及失修而拆卸,當中並曾引發不少爭議。

離題萬丈後應重回主題,雪梨歌劇院作為澳洲的象徵除了澳洲本身的郵票也甚為頻繁地出現在其他國家的郵票中,例如是聯合發行、參與郵票展覽、文化交流或慶祝國慶等郵票都會見到,可以說是郵票常客。甚至乎澳洲在2019和20年分別發行的《美麗城市》(Beautiful Cities)通用郵票第二輯和《澳洲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Australia)特別郵票後去年再度發行郵票紀念50週年,今次改以大特寫特出紅色鋼架的玻璃幕牆結構與及屋頂鋪砌的陶瓷板。


3元郵票說明是歌劇院北面玻璃幕牆與及紅色鋼框特寫,即是從雪梨港望向歌劇院。惟應該是南方拍攝,明信片雖然是在夜幕下但更能突出這個建築特色。

大部分郵票都是雪梨大橋向東望歌劇院的經典畫面,1,20元郵票是在這角度下下午陽光直射貝殼形屋頂白色陶瓷板反射的耀眼陽光,有如一堆貝殼躺在雪梨港岸邊。

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舊瓶新酒|古為今用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
編寫日期|2023/10/28

在歐洲以至北非,原羅馬帝國領土範圍內仍然殘留大量二千多年前所建建築,雖然很大部分經歷時代變遷與及戰亂受到不同程度破壞,惟仍有建築至今保持完好作為觀賞遺跡甚至可以使用。曾介紹過的奥地利和比利時的古羅馬溫泉係其中一類,今次則一次過介紹四個地中海範圍內在使用中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
回看昔日的網誌,都有提及過有關羅馬帝國時期主題的郵票,例如英國發行的《北列顛尼亞行省》(Roman Britain)與突尼西亞的《迦太基軍事及商業港》(Ports puniques: Port militaire et commercial de carthage);當然還有上面提及在2021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羅馬帝國溫泉(Grandes villes d’eaux d’Europe),
葡萄牙埃武拉雖擁有羅馬神廟,但羅馬帝國時期最大聚居地卻座落現今科英布拉附近。
與及散落南歐各處的遺跡。然而這些歷史遺跡卻並非十分著名,往往都被世界各地遊客忽略。在2000年有瑞士旅遊機構發起了一個「新世界七大奇蹟」(The New 7 Wonders of the World)
奧地利巴登雖然是羅馬帝國時代的溫泉,不少建築物卻是中世紀至近代所建。
迦太基被滅亡後港口並未隨城市一併毀滅,而是繼續成為羅馬帝國在北非的港口,惟最終被阿拉伯人攻佔而廢棄。
的票選活動,期間雖然受到世界各地不少民眾甚至國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議,至2007年結果揭曉時其中一個獲得此名譽的是位在義大利羅馬的競技場,這也是羅馬帝國唯一一個獲此榮譽的遺跡,似乎也說明了羅馬競技場在世界民眾中已代表了羅馬帝國。
講到羅馬帝國的競技場,他們的建築特色都是以圓形或是橢圓形演台為核心,
威爾斯卡利恩羅馬競技場係該區唯一僅存尚算完整的競技場,惟也只餘下觀眾席基座。
觀眾在場館之內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觀賞場內的競技,這似乎是現代運動場的原始設計。在羅馬帝國時代,他們對場地的用途有不同的區別並不同的設計,一般來說競技場(Amphitheatre)的規模會隨城市的大小而變且並不一定設置,觀眾席是橢圓形或是較為少見的圓形,並且部分大型的會有地下室作準備用途;相對地劇場(Theatre)則以固定而統一的規模興建舞台、後台並有半圓形的觀眾席。例如現西班牙梅里達所在的盧西塔西亞行省,
梅里達羅馬劇場自1933年開始一直都作為「梅里達國際古典戲劇節」(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Teatro Clásico de Mérida)主場地,郵政局今年發行郵票以慶祝舉辦70週年。
這𥚃有與其他都市一樣的劇場但競技場便比卡利恩一個稍大。直到現在,現存的僅餘下50多個競技場遺跡分佈在歐洲、西亞和北非,除了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以作保護並開放遊客參觀外,不少現在都變成音樂會或文化表演場地,和劇場的功能無異,當中仍然有六個具規模競技場仍然保持完好,巧合地有四個近年發行了郵票並製作了原圖片。
於80年完工的羅馬競技場(Il Colosseo)係在羅馬帝國最顛峰時期建成,也是至今世界最著名、六個仍然結構完整的大型羅馬競技場,
沒有國家為他們自己入選的「新世界七大奇蹟」而印行郵票,但古巴、直布羅陀、約旦和西班牙4個不關事的地方以至集郵代理卻不斷在發行了郵票,這是直布羅陀的版本。
惟獨可惜是經歷偷竊與及442和508年兩次地震,中間競技場地台已經塌陷而無法再作表演用途,現今祇作為古蹟及博物館予民眾參觀。1980年競技場和整個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而在2007年也被世界各地遊客以網路票選形式成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不過票選的結果似乎沒得到義大利政府的認同,至少他們也沒有為此印行紀念郵票。由於地台並沒修復,一年一度的耶穌受難日巡遊也僅可以在競技場外的廣場開始,至於2021年的歐洲國家盃賽事也不會在此舉行。
現今克羅埃西亞普拉的競技場(Pulska Arena)同樣係當今六個結構完整的羅馬競技場之一,但僅餘下外牆和看台的基座,
一如所料,郵戳蓋得不堪入目,唯有補回一個首日封僅作參考。
部分看台在近代曾經被修復。這個位處亞得里亞海北端的城市在羅馬帝國時期是伊斯特拉的行政中心,其競技場也是在羅馬帝國顛峰時代的一世紀時所建,亦令普拉至今是該國最多古羅馬建築的地方。與羅馬甚至其他競技場不同,其地下室已經被填平。近年自1954年開始每年舉辦「普拉電影節」(Pulski filmski festival),2022年所發行的「Euromed」《歷史城市》主題郵票也是以此為題,順帶一提的是這枚郵票獲選為當年「最漂亮Euromed郵票」。
義大利除羅馬競技場外,同是建於一世紀的凡羅納競技場(Arena di Verona)也是其中一個至今保持完整的競技場。這競技場不同其他橢圓形競技場,是極具特別的正圓形。
競技場可算是凡羅納較新的古羅馬建築,用作進城的佩雅托橋已是公元前100年所建。
儘管最頂的外圈因117年的地震而損毀,一直到2000年連同歷史城區登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過後至今仍沒被復修,因為整座競技場並沒有重大損毀,直到1913年開始作為逢夏季舉辦的「歌劇節」(Festival lirico areniano)文藝表演,更會成為即將在凡羅納舉辦的冬季奧運會開幕和閉幕式場地。
似乎也並非巧合,除克羅埃西亞普拉競技場外其餘幾個競技場都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位在當年北非蒂斯德魯斯(今突尼西亞傑姆)的圓形劇場(Amphithéâtre d’El Jem)係在1979年登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她亦算是羅馬帝國在北非領土最大型的競技場。然而競技場卻是在三世紀時才建成,比歐洲地區的為晚,此時羅馬帝國亦開始歿落,直到439年汪達爾-阿蘭王國取代了這個地區統治地位。幸運地競技場直到十七世紀仍保持原貌,隨後石塊因興建凱魯萬大清真寺(Grande Mosquée de Kairouan)而被挪用,至近代突尼西亞獨立後才被修復,除開放參觀外每年亦在競技場舉辦「國際交響樂音樂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musique symphonique d’El Jem)。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世遺四十年|葡萄牙世界文化遺產:巴塔利亞修道院
編寫日期|2023/12/10

葡萄牙首4個世界文化遺產自1983年登錄,直到去年年底全國共17處遺址入選,以這個中世紀後在世界佔非常重要地位的國家來說數目並不算少。2023年適逢40週年,葡萄牙卻只挑了該國中部的巴塔利亞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再度印行郵票紀念,不過幸好我除了英雄港歷史中心外其他我都曾製作過原圖片了。
統計一下,由2012年網誌開始專文介紹過葡萄牙其中6個世界遺產,另外2007年葡萄牙郵政發行的《葡國七大勝跡》(7 Maravilhas de Portugal)
低調的世遺郵票|2023年除了發行了一套巴塔利亞修道院郵票之外,原來還有2枚世遺郵票也在這年發行,其一是1996年登錄的北部大城波爾圖歷史城區,出現在《歐羅巴:和平-人類最高價值》小型張上;另外是2012年登錄的埃瓦什城堡,係《城堡與堡疊》其中一枚郵票。
也有數幅相關的世遺遺址原圖片,其中之一就是今次要講的巴塔利亞修道院。搜尋一下葡萄牙郵票目錄,葡國至今僅發行過數枚巴塔利亞修道院郵票,卻發行過不少有關「巴塔利亞」的郵票,諸如1926年《葡萄牙獨立》(Independência de Portugal)
1926年的阿茹巴羅塔戰役郵票,畫面看來戰況相當激烈,這枚被加蓋紅字「Açôres」郵票是在阿速爾地區專用。
郵票系列中對葡萄牙獨立極為重要的「阿茹巴羅塔戰役」(Batalha de Aljubarrota),這場戰爭在巴塔利亞不遠處的阿爾科巴蕯(Alcobaça)發生,而「巴塔利亞」葡語正正是解作戰爭的意思。

1385年4月6日葡萄牙王國國會推舉約𨌺一世為第一任阿維斯王朝國王,原因是前國王(即勃艮第王朝最後一任國王)斐迪南一世唯一女兒比阿特麗斯公主與卡斯蒂利亞(Reino de Castilla)國王胡安一世結婚,胡安一世當然有吞併葡萄牙王國打算,故然不滿葡萄牙國會改推約翰一世為國王。同年8月14日約𨌺一世在亞爾科巴蕯會合佩雷拉將軍對抗入侵葡萄牙王國的胡安一世,最終約𨌺一世取得勝利,葡萄牙得以解除被卡斯蒂利亞吞併的危機。約𨌺一世翌年在現今巴塔利亞的地方興建一座修道院,以此感謝聖母幫助他們戰勝卡斯蒂利亞,這座以晚期哥德式風格修建的建築如同葡國其他修道院一樣到處都是精緻的石雕,從1386年開始興建且不斷後加如亞豐素五世修道院、未完成小教堂與始創人教堂(Capela do Fundador)的設計,整體建築共花近一世紀才完工,
與約翰一世一同作戰的佩雷拉將軍銅像位於修道院前方,1985年發行阿茹巴羅塔戰役600週年紀念郵票時出現了他的剪影。
2012年後補製作的巴塔利亞修道院原圖片,郵票設色比較特別,但萬幸的是在後鋼戳年代郵政局日戳蓋得異常漂亮。
在建修道院同時順道在修道院周邊建立市鎮,並且修道院落成時市鎮也一併命名「巴塔利亞」。直到今日巴塔利亞雖僅1,5萬人居住,但她是葡國中部地區其中一處重要歷史市鎮。

就是因為修道院是國王約𨌺一世所建,在他和他的家人死後順理成章安葬在修道院之內。惟修道院歷史並非一帆風順,1755年隨里斯本大地震受到損壞,半世紀後的1810年來自法國的拿破侖入侵更是大肆破壞,道明會隨後更被逐出修道院並將之荒廢成廢墟。幸運地在1840年獲得國王費南多二世重修修道院,這次修整便一直持續數十年至十九世紀末,1907年成為國家古蹟。

上面提及過1926年的《葡萄牙獨立》系列郵票,其中之一組是8月14日發行的「巴塔利亞修道院與約𨌺一世像」,這是葡國第一次發行巴塔利亞修道院郵票,然而這建築隨後消失於郵海達80年之久,直到2007年郵政局為配合國家的「葡國七大勝跡」票選活動才與國內其他20個歷史古蹟重現在郵票上;
1926年葡國印行大系列《葡萄牙獨立》郵票,其中一組共5枚在8月14日發行的係巴塔利亞修道院與約𨌺一世,這是當日銷巴塔利亞日戳的原圖片。
然後到2021年《戰鬥者聯盟百週年》(Centenário da Liga dos Combatentes)其中一枚終能窺探修道院內的 10 禮拜堂(Sala do Capítulo),算是第一次把修道院內部刊印在郵票上。

葡萄牙郵政今次發行的《巴塔利亞修道院-世界文化遺產(1983-2023)》(Mosteiro da Batalha: Património Mundial UNESCO 1983-2023)係以兩枚郵票及一幅小型張組成,共9幅修道院內部不同地方的照片,選題比一般建築外觀照片更有深度,在製作原圖片時僅有兩圖未能找到相關明信片;小型張邊框照片則是教堂右側始創人教堂內的約𨌺一世及夫人的石棺,他倆對修道院甚至葡萄牙的歷史極為重要,出現在小型張上實至明歸。
伸延閱讀
葡萄牙世界文化遺產:《我們的城市:波爾圖》
2013至15年世界文化遺產結集(貝倫塔)
葡萄牙世界文化遺產:埃爾瓦及防禦工程和科英布拉大學
旅遊葡萄牙|辛特拉與大西洋海島
1 教堂中殿
(Nave central da Igreja)
2 禮拜堂入口石柱
(Entrada da Sala do Capítulo)
3 未完成小教堂
(Capelas imperfeitas)
4 約翰一世修道院迴廊
(Claustro Real)
5 噴泉與洗手盆
(Fontenácio e lavatório)
6 禮拜堂內玻璃窗畫
(Vittal da Sala do Capítulo)
7 亞豐素五世修道院迴廊
(Claustro de D. Afonso V)
© ANYFORMS Design de Comunicaçã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