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特尼斯坦達庫尼亞200週年

一直以來都想寫一下這個題目,因為這個偏遠的小島實在是很特別,而收集回來的信封亦放置了近半年,但其實如果把那長篇小說般的歷史放在這𥚃我想我直接把郵局的超連結直接貼在這裡就可以,而且更為合適及節省時間。不過我要提及的不是8月14日發行的《英國人進駐200週年》紀念郵票,而是他們相關的紀念印章。


在2016年初相關的郵政史研究組織發放了數張圖片,以介紹特尼斯坦現行使用中的郵戳及郵用圖章,其中一頁更有局長簽署作實。離題補充數句:其實局長簽署的文件及親寫的信件很多人都有了,如果有接觸她們的話;不過茶餘飯後的話題是局長逐一張以舌頭沾濕郵票貼在首日封上的照片,這張照片應該算是經典。
這是另一枚較早時期的信封,蓋有特尼斯坦郵局正式圖章。
既然文件有局長作實,當然把庫存剩下的《特尼斯坦瀕危燕雀》郵票貼好寄去要求加印。其實我「一直深信」在中轉南非好望角時,郵局職員會把南非掛號標籤貼在信封背後,所以我並沒有要求局長把信封逐一放入透明膠袋處理。而事實上就算信封入了膠袋亦會被不懷好意的郵局職員損毀,上一次的《特尼斯坦瀕危燕雀》背後的南非掛號標籤就是被有心人撕走了,令信封上的紀錄並不完整。

不過,不幸的事情總是發生了,當收回信封時感到晴天霹靂!因為兩個巨大南非掛號標籤正正橫臥在郵票和紀念印章之上,而特尼斯坦掛號標籤卻被人以黑色箱頭筆註銷。我只好用白電油小心把南非掛號標籤移除並安置在信封背後,因我意識到特尼斯坦掛號標籤應該和聖赫勒拿掛號標籤一樣不再有效,

《英國人進駐200週年》(Bicentenary of the British Garrison 1816 - 2016)紀念郵票票圖。
故此我保留其中一部份在信封正面。只是無奈郵票仍然有損壞情況,不過由於郵票並非真正主角,實際上影響不大。

至2016年底,從網路參考資料中得悉特尼斯坦已完全放棄使用自己的掛號標籤(第三代UPU標準標籤,以TA結尾)而使用英國International Tracked & Signed掛號標籤(以GB結尾)。只是我忘記查證這種事是何時發生,而新一批訂購亦未到達特尼斯坦製作故手上未有實際例子了。

特尼斯坦200週年紀念印章係以信天翁和企鵝構成,兩種均是該處常見物種。旁邊蓋的是「Remote Post」印章,特尼斯坦乃世上最偏遠有人居住小島,所辦郵局當然是「最偏遠郵局」,不過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商㮫餘地。另外一個信封蓋上的是特尼斯坦的官方標誌,圖案當然是特島和在南大西洋海上飛翔的信天翁。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馬來西亞《蒼鷺與鸕鶿》

位處南中國海南端的馬來西亞雄據馬來半鳥與沙撈越,純以雀鳥遷移路綫來說係緊握著每年春秋季候鳥要道;也因為地處熱帶地方適合雀鳥在此渡冬。馬來西亞自獨立以來發行雀鳥郵票的次數相當頻繁,現在使用的全國性通用郵票也以雀鳥為圖,今次要介紹的是前兩年發行的《蒼鷺與鸕鶿》郵票。


雖然說是經常都會有新雀鳥郵票,不過似乎馬來西亞郵政頗為混亂,就理解所得雖說會為外國人開戶訂票,但如果是有其他要求便沒有其門而入,而各州有各州自己的集郵部門,使製作原圖片添加障礙。由於馬來西亞的新郵特別戳係會加上各大城市總局地方名稱,故製作原圖片便會多一點趣味,
馬來西亞的朋友雖然未能在首日發行退回明信片,但都是在發行翌日寄出,是相當有效率,實予以感謝。
並不會像使用日戳一樣有點空白。然而這便要靠馬來西亞集郵者的幫手了。

新一套《蒼鷺與鸕鶿》(Buruno Pucung)郵票僅挑選了三種蒼鷺郵票,分別是30sen的夜鷺(Black-crowned Night-heron)、70sen的綠鷺(Striated Heron)和80sen的蒼鷺(Grey Heron),牠們都不是什麼稀罕或頻危物種,巧合地都是廣泛分佈在遠東區北極圈以南至南亞印度洋海岸和較近內陸的地方、前兩者普遍程度更在非洲撤哈拉以南甚至新大陸都觀察到。至於小型張是栗葦鳽(Cinnamon Bittern),僅在遠東區和南亞大陸分佈,在馬來西亞而言,四種物種都是留鳥,

夜鷺因在全球各地除大洋洲和兩極之外都不難發現,故尋找明信片相對容易,這片是美國一出版商印行,但我未有留意不同亞種之間的分別。
故郵政局挑選這四種物種印行郵票也是合理。

近年馬來西亞都會在小型張上找一些趣味,如特別印刷效果或是不規則形狀。這次就是以不規則形狀印刷,如同往常一樣這些較特別的郵票都會在國外印刷廠印製,
這次全部郵票和小型張都由紐西蘭Southern Colour Print印刷,這間印刷廠在這幾年間進步神速,印刷質素往往與法國和荷蘭傳統大廠相差不遠。然而另外一提是馬來西亞郵政是會把小型張的面值提高,最低面值也要RM2,今次小型張的面值便達RM5了。售價似乎不高,但對比馬來西亞的物價便會覺得不便宜,很多馬來西亞集郵者都有對此抱怨。

這次承蒙馬來西亞原圖片朋友的幫助僅僅製作了一片夜鷺原圖片和實寄封,要留意信封上的掛號標籤是要用現金另外購買,自貼郵票並不能扺當掛號郵資,亦即是說郵票在信封上僅作為裝飾。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又一個「國度」消失了|澳洲諾福克島

數年前,曾經在這𥚃簡單介紹過馬約特島(Mayotte)和荷屬安的列斯群島(Nederlandse Antillen)。這兩個地方雖然之後的遭遇都不同,但總歸而言,兩個地方專屬的郵票都在變化發生那一天不再延續,從此成為歷史。


當然,容許我略為離題更新一下:馬約特郵票仍然不時見到有集郵朋友寄這些郵票去當地要求蓋銷,馬約特郵局也會配合;而荷屬安的列斯「分裂」後的新名:荷屬加勒比(Dutch Caribbean),竟然直至今天無人知曉!

原本打算蓋上6月30日尾日郵戳的信封卻於12月才返回,郵戳模糊看不清,隔離還有一個澳洲郵資已付印章。

澳洲郵政原定9月20日發行的首次澳屬諾福克島新郵票,不過首次以澳屬諾福克島名義發行的郵票是2009年的《瀕危物種》(Species at Risk)澳洲及領地聯合發行郵票。

而當地郵政系統在未被私人化前仍默許荷屬安的列斯舊郵票貼在信封上,至私人營運的郵政接管後,這種情況不再容許,甚至荷屬加勒比早期發行的郵票也被停止使用。因該處人口不多,使用郵政服務的人當然也不多,郵票發行又變成郵政公司賺錢途徑之一了。

返回今次要講的主題,可能很多朋友都想到了,就是去年併入澳洲的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這個細小的島嶼位處澳洲東邊太平洋中,就在紐西蘭西北不遠處,小島自1979年起實行自治,所有財政開支都實行自給自足。島嶼收入依靠旅遊業和稅收支持,不過島嶼經濟體系實不如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或英屬處女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開放」,單靠這些微薄收入根本不足以維持島上開支,至近年政府財政接近破產邊緣。2006年,諾福克政府尋求澳洲政府重新考慮與諾福克島關係,以換取澳洲政府對諾福克島的經濟支援,至2015年3月12日通過廢除諾福克島自治的法案,並於翌年(2016年)7月1日併入紐修威省。雖然此舉能夠挽救諾福克島瀕危的經濟,但放棄自治即有如自己享有的權利一併送去澳洲,在7月1日後,所有的課稅、各項收費都會和澳洲看齊,例如説:自治時期島內郵件都只需15仙,但和澳洲合併之後島內郵件便會按照澳洲國內標準收費,即是1元!

諾福克島1969年發行的Captain James Cook郵票角位四方連,從色標可知是由英國Harrison印刷的,印刷廠後期被併入De La Rue印刷廠。
然而還有其他實在和非實在的心理因素使島上居民並不高興和澳洲合併,無奈經濟問題使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

諾福克島最後的新郵報導,留意他們特別嗚謝紐西蘭Southern Colour Print。
諾福克島自1923年便發行自己的郵票,斷斷續續從1947年開始正式發行郵票,和其他「蚊型地方」一樣,使用的人不多,留意的人也不多。雖然她屬於澳洲的自治領地,卻和澳洲規定澳洲郵票必須在澳洲印刷(有例外情況)不同,諾福克島郵票大部分委託英國的印刷廠承印,近年更被紐西蘭Southern Colour Print包攬印刷。不過在現實情況應該是Southern Colour Print做善事而已,因為印刷一套郵票要上萬套才能收回高昂的成本,只是諾福克島郵票的發行量每種都是數千,而印刷廠仍然使用傳統平版印刷術 (Offset)並未有採用低成本可少量印刷的數碼打印(Digital Laser Print)技術交貨,只是可惜訂户太少,郵票自宣布與澳洲郵政合併前仍然有存貨。2016年4月,諾福克島在其新郵報導中提及所有諾福克島的郵票都會在6月30日後停止使用,而集郵組則繼續營運至2016年底(全部郵票亦會銷售至2016年底為止)。

從澳洲集郵討論區搜尋到的圖片顯示,諾福克島在7月1日換上新郵戳。
從7月1日開始因整個政府會被澳洲政府接管,此後只可使用澳洲郵票,當然和前面提及郵費會跟隨澳洲大陸一樣並沒有優惠。只是澳洲集郵處巧立名目,與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等屬地一樣發行澳屬諾福克島(Australia, Norfolk Island)郵票並全國通用。

諾福克島最後一套通用郵票《雀鳥》實寄封,集郵組以特別膠袋包好才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