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3年社會雖然回復至「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一樣,不過已經人面全非,而網站一如網站通知所預告將不會再作恆常更新,惟這不等於完全終結,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舊文,我已經將全部文章重新編輯,最後仍然要感謝各位多年支持。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2017年上半年「交換郵票」的收穫

交換票封雖然不是我的主要集郵活動,但每年結算總有不少的收穫,今年上半年總計有七套郵票就是交換得來的,對我來說已經是很不簡單的成績,難能可貴的是按近全部都能控制在「標準信封」內,一次到位且減少無謂的浪費,在此真的要感謝他們的協助和幫忙,有些國家對我確實是有點困難和挑戰性。


我在這文章中簡略介紹一下這些郵票吧,首先是二月克羅地亞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系列郵票,今次選了西域兀鷲 (Eurasian Griffon),如之前一樣也是四枚一套的郵票。講起這些猛禽郵票,我倒發現近幾年好像很多國家偏好這個系列以致不經不覺重覆又重覆般,很可能砌到一框的郵集了。然而我最喜歡的鸚鵡卻不多見。

第二枚是星嘉坡四月發行的《翠鳥》 (Kingfishers),這套票原定在去年秋季發行,不過臨時改換成設計很無言的《猛禽》 (Birds of Prey)。今次不再是照片了,而是頗有動感的插畫,另外再用特別效果印上各自物種的獵物。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圖藍耳翡翠 (Blue-eared Kingfisher)下的飛行圖疑似被誤繪成普通翠鳥 (Common Kingfisher),不過我認為這個錯誤可圈可點,因為在星嘉坡以及東亞地區找到的亞種的喙都是黑色的(可以參考香港在二〇〇六年發行的《鳥類通用郵票》中的一元郵票),而歐洲地區指名亞種才和藍耳翡翠相似。有人為此製作多枚極限片了,不過發行普通翠鳥的地方可不少,對我而言便不值為此犧牲一枚明信片了。

第三枚是芬蘭的《Arktika》,小型張是四枚的候鳥,不過我沒有要求朋友貼小型張了,雖然小型張比信封略小,但貼了便寫不到地址了;把小型張上的郵票撕下貼在信封上效果也不錯的,而且重點是不會是非標準信封做成不必要的浪費。芬蘭雀鳥小型張系列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都是趁著郵展活動而發行,當然到了今天已經變成自動黏貼小型張,更好善用小型張背面的空間。

第四枚是南非的《蜂虎》(Bee-eaters),到目前為止這個《南非雀鳥》系列已經來到第九輯了,此之前曾經介紹過了。以南非郵政目前狀況來看,下年應該會繼續的,始終專題郵票有一定銷售保證,而且不難想像他們已經設計多枚,節省成本。

南韓的《DMZ非軍事區自然景觀》六月發行第二輯了,今次設計上更加上特別效果,例如生鏽的頭盔便鋪上沙狀物料豐富質感。第二輯郵票上的動物雖然比較細小,但背後景物卻是些廢棄的軍事物資,完全切合主題。留意的是這次真的出現普通翠鳥了,而且更沒有任何爭議的空間,我當然順便製作一極限片。

德國在六月季度郵票曾發行一枚《Heinz Sielmann誔生百週年》紀念郵票,Sielmann乃德國著名動物學家及生物攝影師,郵票圖案就是他在淺灘上拍攝雪雁 (Snow Goose)的情況。其實這類鳥類郵票比較少見,比純粹描繪鳥類的郵票更為有趣。

最後一枚是巴西為Birdpex 8郵展而發行的鳥類郵票,Birdpex 8郵票展覽將在下年五月十九日位於盧森堡的蒙多夫萊班舉行。至於巴西為什麼會發行這套郵票我就不知道了,雖然三種物種都是第一次登上郵票,但設計無比的沉悶確實是嚴重敗北。